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盈利后,缴纳企业所得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企业财务人员,熟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以及相关政策规定至关重要。那么,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究竟如何计算?又有哪些会计科目可以扣除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是怎么计算的?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所得税是按利润进行交税的,也不是所有的税都可以在税前抵扣的,如果没有利润就不用交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可以扣哪些会计科目?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6、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想要提升自己的会计实操技能,不妨到简单会计网学习。以上就是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是怎么计算的?可以扣哪些会计科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