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怎么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怎么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收藏 0

在会计领域,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是准确记录经济业务的关键,也是困扰不少初学者的难题。许多人在面对具体经济业务时,常常不知如何判断科目应记在借方还是贷方。其实,只要掌握了核心原理和判断方法,就能轻松区分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方向。

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怎么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

会计分录的借贷区分,离不开会计恒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的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在这个等式中,资产、费用类科目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借贷方向的变化规律截然不同。资产和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而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以企业购买原材料为例,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此时,原材料(资产类科目)增加,应记借方;银行存款(资产类科目)减少,应记贷方,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再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收入增加,记贷方;同时,若款项未收到,应收账款(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即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会计科目,如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作为资产类的备抵科目,其借贷方向与常规资产类科目相反,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要准确判断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不仅需要牢记规则,更要多做练习,结合实际经济业务加深理解。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就能熟练掌握借贷方向的区分方法,为准确编制会计分录、做好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