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格式条款?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有啥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格式条款?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有啥影响
收藏 0

格式条款是经营者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常见于购物、服务等各类合同中。它虽能简化交易流程,却因单方拟定的特性,可能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隐形陷阱”。

什么是格式条款?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有啥影响

一、格式条款的核心特征

根据《民法典》定义,格式条款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预先拟定,由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提前制定,而非双方协商生成;二是重复使用,适用于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同类交易;三是不可更改性,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无修改条款的权利,即“要么接受,要么走开”。银行贷款合同、App用户协议、预付费服务协议等均属典型载体。

二、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权益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面: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在标准化交易中,格式条款能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逐一协商的耗时耗力。例如网购平台的通用售后条款,可让消费者快速了解退换货规则,减少交易纠纷。对高频消费场景而言,这种标准化大大降低了时间与经济成本。

(二)消极面:易成“霸王条款”,侵犯核心权利

八成以上消费者遭遇过不公平格式条款,常见侵权情形包括:一是排除退款权,如“课程售出概不退还”;二是限制选择权,如“会员卡仅限直营店使用”;三是免除经营者责任,如“平台规则修订后公示即生效”,剥夺消费者知情权。这些条款利用消费者弱势地位,严重失衡双方权利义务。

三、法律规制与维权路径

法律从三方面约束格式条款:一是提示义务,经营者需以显著方式说明关键条款,否则消费者可主张条款不生效;二是无效情形,不合理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的条款直接无效;三是解释规则,有争议时按不利于经营者的方式解读。消费者遇侵权可投诉至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或通过诉讼主张条款无效。

综上所述,格式条款是把“双刃剑”,高效交易的同时暗藏权益风险。消费者需警惕“霸王条款”,经营者应恪守公平原则,再辅以法律监管,才能实现交易效率与权益保护的平衡。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