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下存货、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续期间要如何理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权益法下存货、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续期间要如何理解
收藏 0

权益法下存货、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续期间要如何理解

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中,存货与固定资产的内部交易调整堪称合并报表的“必考关卡”。这类交易因涉及关联方之间的资产转移,需通过“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与转回,确保投资方按持股比例确认的收益真实反映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成果。许多考生常因分不清当期与后续期间的调整逻辑而丢分,今天小编就用“加减法”思维带大家轻松攻克这一难点!

权益法下存货、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续期间要如何理解?

通俗的理解:因为第一年没有售出的部分属于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所以要减掉,到了后续期间卖掉了,未实现就变成了已实现,又要把第一年多减的部分按照后续增加实现的部分再加回来。

【知识拓展】

1、内部交易存货

(1)在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存货账面价)(1-当期出售比例)

(2)在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存货账面价)当期出售比例

2、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1)在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资产售价资产成本)预计使用年限x(当期折旧、摊销月份/12)

(2)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预计使用年限x(当期折旧、摊销月份/12)

权益法下内部交易调整的本质,是消除集团内未实现的利润虚增,并逐步确认真实利润。小编建议,考生可通过“画时间轴+列公式”的方式,将当期与后续期间的调整逻辑可视化。若需进一步掌握复杂案例,可到简单会计网查询了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权益法下存货、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当期和后续期间要如何理解
收藏 0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