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收藏 0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现金收支动态的关键报表,其编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报表的准确性与实用性。那么,现金流量表究竟有哪些编制方法?间接法作为其中一种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附注中采用间接法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两种方法的核心差异、计算逻辑及适用场景如下表所示:

对比维度直接法(DirectMethod)间接法(IndirectMethod)
核心逻辑直接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还原现金收支的“实际来源和用途”。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活动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变动”,倒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算直接列示具体现金收支项目,如“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等。公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非付现费用(折旧/摊销等)-非经营损益(投资收益等)+经营性应收减少/应付增加
信息价值直观反映经营活动现金的“来龙去脉”,便于使用者分析企业经营现金流的质量(如是否依赖销售回款)。清晰展示“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的差异原因”,便于使用者评估企业盈利的“现金含量”(如利润是否为“纸面利润”)。
适用场景现金流量表正表的法定编制方法(准则强制要求)。现金流量表附注的补充披

二、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核心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非现金交易、非经营活动损益以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变动,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间接法核心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非付现费用)

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非收现收益)

属于经营活动但未计入净利润的现金流入(经营性负债增加/经营性资产减少)

属于经营活动但未计入净利润的现金流出(经营性负债减少/经营性资产增加)

±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调整(投资/筹资活动损益反向调整)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多样,间接法作为其中一种,通过调整净利润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独特的价值。掌握间接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