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多少?申请条件有哪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多少?申请条件有哪些
收藏 0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救济途径。然而,提起行政复议并非毫无限制,其有着明确的期限规定与严格的申请条件。了解这些关键信息,是有效运用行政复议制度的前提。那么,具体期限是多少?申请条件又有哪些?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多少?申请条件有哪些

一、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多少?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绵阳市委市政府。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此外,如果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申请行政复议的相关信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因不动产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的,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二、行政复议申请条件有哪些?

1.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申请人应是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代为申请;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申请。被申请人应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申请人与被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被申请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如行政行为影响了申请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经营自主权等。

3.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申请人需明确提出要求行政复议机关解决的问题,如撤销某行政决定、变更处罚内容、责令行政机关履行某项职责等,并说明申请复议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4.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一般情况下,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申请,法律规定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5.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根据《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行政机关侵犯经营自主权、违法集资、未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6.属于本机关的管辖范围:行政复议机关应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管辖原则,确定自己对该复议申请有管辖权。如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7.行政复议机关未受理过该申请人就同一行政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并且人民法院未受理过该申请人就同一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若已向其他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或已向法院提起诉讼且法院已受理,则不能再次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期限与申请条件,是保障行政复议制度规范运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石。严格遵循期限要求、满足申请条件,才能让行政复议切实发挥作用。希望每一位有需求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能准确把握这些要点,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